老成都故事—近慈寺

2017-04-23 08:56
四大新闻-生活
 

四川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。

自隋唐以来,成都的大慈寺、文殊院、宝光寺、昭觉寺四大古刹,名震遐迩,海内扬名。

然而,在成都南郊,还有一座雄伟的宝刹,曾一度声威显赫,香火大旺,冠于上述四大寺之首。

它就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崛起的、由藏王敕封的黄教庙宇——近慈寺

老成都故事—近慈寺

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近慈寺,搭斋入寺的僧人有八百多人,常年香烟缭绕,法号不绝。

暮鼓晨钟,木鱼声声,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。每逢农历正月初八会供日,从成都出南门,就可以看到朝佛上寺的人们,车水马龙,络绎不绝。

这近慈寺声威远扬,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圣地。

近慈寺之所以能独树一帜,立竿而起,这是与寺庙的创始人、奠基者能海法师的精心营造,苦心哺育分不开的。

老成都故事—近慈寺

能海法师是半路出家的和尚,俗姓龚,名学光,字缉熙,四川绵竹县人。

他早年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,与刘湘还有同窗之谊呢。回来在川军任职团长。从军不久,他辞职削发为僧,皈依三宝。

在刘文辉、邓锡侯、潘文华的资助下,他带领能言善写的高僧十余人,仿效唐僧西天取经,从成都出发,长途跋涉,历尽千辛万苦,到达西藏拉萨,皈依康萨仁波为徒。在西藏时期,他悉心学习藏语,钻研黄教佛经,历时三载。

之后,他带着大量藏传佛教典籍回到成都。

当时正值抗战胜利,在刘文辉的支持和鼓动下,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。

那个阵式啊!从浆洗街至石羊场,数万教徒和善男信女,燃灯捧香,献花供果,手捧哈达,顶礼膜拜,欢迎能海和他随带的圣经。

这次的盛会,使得近慈寺和能海法师顿时名噪蓉城。

能海法师治庙颇有法度。八百僧众除管理庙务的僧人外,一半以上的僧众,专门研习佛经和藏文,并由拉萨派出的活佛传经讲学。

许多僧人从学文化入门,最后达到熟谙藏文藏经。诵经习文之余,所有僧众都要参加寺庙五十亩自耕地的劳作,荷锄杖犁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

能海法师治庙法规森严,午后申时——现在下午六点左右——关闭庙门。

一日干、稀两餐,苦渡时日;

每天临晨丑时,僧人闻鼓而起,身披袈裟,在能海的带领下,上殿诵经,直至天明,从不懈怠,外来的挂单僧人也不例外。

如峨嵋山万年寺的普超法师、成都爱道堂的隆莲法师,入寺进修,都要遵守旧例,早起晚睡,参禅悟性,研究佛学。